1931年11月19日清晨8点,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“济南号”航班,从上海出发飞往北京。这次飞行对他而言非常紧急,因为当天晚上,林徽因将为外国使节举办一场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讲座,而徐志摩必须亲自前往捧场,支持林徽因。这场讲座意义非凡,而他原定的航班应该早早抵达北京,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,徐志摩却迟迟未能出现,林徽因和其他人心中的焦虑也开始蔓延。根据之前的联系,飞机本应按时抵达,北京的天气也没有特殊情况,为什么迟迟不见人影呢?眼看着演讲即将开始,林徽因和众人不禁心生不祥的预感。
果然,随着演讲时间的临近,他们接到了一条噩耗。原来,徐志摩所乘坐的飞机在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附近时,突遇浓雾,飞行员一时无法辨清航向。为了确保航行安全,飞行员不得不选择降低高度,结果不幸撞山。巨大的轰鸣声过后,飞机直坠入深邃的山谷,机上包括徐志摩在内的三名乘客当场遇难。林徽因收到消息时,几乎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悲痛,眼前一黑,差点晕倒。而与此同时,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在上海得知噩耗时也无法平静,情绪崩溃,泪如雨下。
展开剩余85%当消息传到陆小曼家时,门是佣人开开的,佣人听到“徐志摩飞机失事”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陆小曼随即走到门前,匆忙问道:“什么时候的事?”佣人吞吞吐吐,终于说道:“先生……飞机……失事了,遇难了……”这一刻,陆小曼如遭雷击,她瞬间感到整个世界都崩塌了。她几乎失去理智,一把将送信人推开,随手关上门,紧接着跑上楼,跌坐在床上,像是失去了灵魂一般,泪水不断涌出。她一边哭泣,一边口中喃喃自语,虽然嘴里说着“不相信”,但她清楚,徐志摩再也不会回来了。
陆小曼心中最为痛苦的,莫过于前一天,他们因为钱的事情而发生了激烈争吵。她知道,尽管徐志摩为家里操劳,尽力维持生计,但两人始终无法在金钱和生活方式上找到共识。陆小曼出生于富贵家庭,年少时便享尽荣华富贵,她对奢华生活的渴望几乎无止境。十九岁时,她嫁给了留学归来的王庚,这位将军的丈夫使她过上了洋房美食的贵妇生活。那时的她,生活中所有的事物似乎都围绕着享乐展开,虽然拥有良好的学识,甚至英语也相当流利,但她从未真正出过社会工作。
徐志摩的家庭虽富有,但并不像陆小曼所想象的那般宽裕。徐家虽然是海宁的首富,但家族对于这段婚姻并不认同,尤其是对陆小曼这个“豪门千金”并不欣赏。因此,在徐志摩决定与陆小曼结婚时,父亲便明确表示:你以后得自立更生,家里不会为你提供一分钱帮助。这也意味着,婚后的徐志摩与陆小曼,陷入了经济困境,完全依赖于他自己有限的收入。
婚后的徐志摩,在各方面的压力下,几乎一直处于奔波的状态。除了在几所学校兼职教书,他还涉足了写作、合办公司、经营报社、甚至在房地产上做兼职,帮助别人买卖房产。他每月的收入虽高达七八百大洋,但按照现代价值计算,也就是15万元左右。尽管如此,他的经济状况依然非常紧张,因为几乎所有的收入都被陆小曼挥霍光了。
陆小曼生活极尽奢华:她喜爱上海的现代气息,家中租住着一栋三层小洋楼,每月的房租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她追逐时尚潮流,常常为自己定制旗袍,甚至一次购买了五双名牌鞋子。她的化妆品多是从国外进口,法国香水、进口护肤品是她日常的必需品。而在饮食上,陆小曼偏爱西餐,并且坚持在上海最有名的西餐厅用餐,平日里,她也喜欢吃那些普通人从未听说过的进口零食。
作为名媛,陆小曼的生活几乎充满了消费与享乐,家里不仅有佣人,还配有专门的中西餐厨师、司机、家庭医生等,整个家庭的支出几乎成倍增长。这些费用远远超出了徐志摩的经济承受范围,因此徐志摩不得不在各处借钱,以维持家庭生活。甚至一度,他不得不向前妻张幼仪求助,张幼仪当时已是上海的著名企业家,毫不犹豫地拿出了数额可观的支票帮他度过难关。
然而,徐志摩虽处于困境,依然宠爱陆小曼,尽管她对家务和家庭生活的无知让徐志摩愈加苦恼。陆小曼不仅习惯了奢华的生活,甚至在翁瑞午的影响下,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。此时,徐志摩为了省钱,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北京的住所,借住在朋友胡适家中。一次,心情郁结的他在朋友的建议下,走进了北京的“八大胡同”,但当一个女子热情迎接时,他却因心理压力过大,急忙逃离。
生活的重压让徐志摩逐渐感到无力,尽管他不断在内心深处质疑自己的婚姻,但他从未考虑过离婚。相反,他依旧竭尽全力宠爱陆小曼,任由她挥霍自己的钱财。徐志摩曾多次尝试与陆小曼沟通,尤其是对她抽大烟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劝说,但陆小曼始终我行我素,甚至一次怒气冲天地将烟杆子扔向了他,打碎了他的眼镜。
1931年11月18日,徐志摩因经济问题再次写信给陆小曼,信中他几乎是恳求她节约开销,可陆小曼却毫不在意地将信丢在一旁。她万万没想到,这竟是徐志摩留给她的最后一封信。几小时后,徐志摩便不幸遇难,飞机失事的消息震惊了所有人。陆小曼听到这一消息时,终于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徐志摩的种种冷漠和伤害,而这场灾难,似乎也间接因她而起。
徐志摩的去世让陆小曼饱受舆论的指责,大家纷纷认为如果她不如此奢侈,徐志摩也许能避免两地奔波,甚至可能活得更长。而在经历了这场无法弥补的失落后,陆小曼虽然做出了许多改变,但她依然无法从过往的错误中完全解脱。她不再频繁出入娱乐场所,放弃了无意义的奢侈,开始沉静地过日子,甚至开始整理徐志摩的作品,尝试进行自我救赎。
1965年4月3日,陆小曼因病去世。她在临终时请求希望能与徐志摩合葬,但这一请求被徐志摩的儿子拒绝。没有子女,也缺乏亲友,最终陆小曼的骨灰无人认领,最后甚至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中。她曾经是上海滩的风华绝代,如今却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,这样的命运,正如她年轻时过度纵容自己所带来的悲剧结局——一个错失良机的人,终究会付出代价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配资-炒股配资资讯-加杠杆的股票平台-可靠配资开户最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